## 90年代学计算机:摸爬滚打,从零开始,90年代,计算机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道路却并非坦途,那个年代,学习资源匮乏,技术书籍多为“洋书”,价格昂贵且难寻,学习者往往需要通过订阅技术杂志、购买磁带、或者在朋友间互相借阅资料来获取知识。交流方式也十分原始,BBS(电子公告板系统)是主要的技术交流平台,大家通过敲代码、发帖子、传文件来分享知识和解决问题,学习环境更是艰苦,没有互联网,没有图形界面,甚至连一台像样的电脑都很难拥有的。尽管条件艰苦,但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却异常高涨,许多人白天工作,晚上学习,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从零开始,逐步掌握编程、硬件、网络等技术,那段摸爬滚打的岁月,不仅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更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字数:1587)
开篇:从打字机到电脑,90年代的计算机启蒙
还记得90年代初,我们这些计算机小白是怎么和电脑结缘的吗?那时候的电脑可是奢侈品,一台IBM PC的价格能赶上现在的好几台笔记本电脑,但正是这种稀缺性,让计算机学习变成了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探索。
那时候的我们,没有GitHub,没有Stack Overflow,更别说Coursera和慕课网了,我们靠的是什么?是《电子报》、是《电脑报》、是录音机里的《清华计算机基础教程》磁带,还有那些闪烁着幽蓝光芒的BBS站!
学习资源篇:90年代的"计算机圣经"
经典教材:从《C语言程序设计》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那时候的教材可是有"出身"论的,清华、北大、国防等高校出版社的教材最受推崇,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编程,是从一本《C语言程序设计》开始的,那本教材的纸张泛黄程度,直接反映了它的珍贵程度。
表格:90年代经典计算机教材对比
教材名称 | 出版社 | 特点 | 价格 |
---|---|---|---|
《C语言程序设计》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当时最流行的编程语言教材 | 15元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汇编语言入门 | 20元 |
《DOS命令大全》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实用操作指南 | 12元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早期网络知识 | 18元 |
电子杂志:《电子报》《电脑报》《程序设计》
那时候的电子杂志可是知识的海洋,每周一期,每期都有新的内容,记得《电脑报》的邮费都要两毛钱,但为了学到新知识,这点钱算什么?
磁带教材:随身携带的"知识仓库"
那时候的磁带可是学习资料的重要载体,一盘《清华计算机基础教程》磁带,能让我们跟着录音机学习整个计算机基础知识,磁带机坏了?那可是要命的大事!
实践方法篇:从DOS到BBS的成长之路
DOS命令学习:从dir到edit的必修课
那时候的电脑都是DOS系统,学习命令是基本功,记得我第一次成功编译出C程序时,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形容!
BBS探索:264在线、金桥信息网
BBS是90年代最重要的网络社区,记得"264在线"是当时最大的BBS之一,在BBS上,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学习资料,还能和其他网友交流。
案例:我的BBS学习经历 记得有一次,我在BBS上发了一个关于C语言的问题,不到24小时就收到了20多个回复!那时候的网友真是热心肠,有人甚至直接把源代码发给我,这种学习氛围,现在很难想象。
自学小组:计算机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学习团体
那时候的计算机爱好者自发组织学习小组,每周聚会,互相学习,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的组长自制了一套《DOS命令速查表》,这份手抄资料被我们传阅了上百次。
典型工具篇:90年代的"计算机三件套"
金山公司:WPS文字处理系统
那时候的电脑必备三件套:WPS文字处理系统、金山打字通、以及WPS简体五笔字型输入法,记得WPS的汉化版可是抢手货,经常要排队购买。
贝尔实验室:TC编译器
TC编译器是90年代最流行的C语言编译器,我记得第一次用TC成功编译出程序时,那种成就感至今难忘。
早期杀毒软件:KV300、瑞星等
那时候的病毒可不少,KV300是当时最常用的杀毒软件,记得有一次,我的电脑感染了"黑色星期日"病毒,KV300整整运行了20分钟才清除干净。
问答环节:90年代计算机学习的困惑与解答
Q:那时候买不起电脑,怎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A:我们有《电子报》《电脑报》这些杂志,还有《清华计算机基础教程》的磁带,实在不行,就去图书馆借书,或者找学校机房。
Q: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怎么学习编程? A:可以参加计算机培训班,或者加入计算机爱好者学习小组,我记得北京的"计算机乐园"培训班,学费是200元,包教包会。
Q:90年代的计算机学习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A:最大的不同是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而90年代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渠道学习。
那些年,我们是怎么学会计算机的?
回想起90年代学计算机的日子,虽然条件艰苦,但那种自主学习、互相帮助的氛围,反而让我们学得更扎实,那时候的我们,没有现成的教程,没有在线课程,更没有AI助手,但我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一步步走进了计算机世界。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那时候我们是怎么学会计算机的,但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们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无论学习条件如何变化,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完)
知识扩展阅读
回忆起90年代的计算机学习经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探索与激情的时代,那时的我们,对于计算机这门新兴学科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就让我们一起聊聊90年代是怎么学计算机的,看看那时的我们是怎么一步步从入门到精通的。
起步阶段: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90年代,计算机刚刚进入普及阶段,学习计算机的人大多都是从计算机基础开始的,当时,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 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当时,学校为了培养我们的计算机技能,都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课程比较基础,但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已经足够让我们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
- 自学,通过借阅图书或者购买教材,自己在家学习,当时的计算机书籍虽然不像现在这么丰富,但已经足够我们入门了。
操作系统的学习与实践
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接下来就是学习操作系统了,在90年代,我们接触到的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ws 3.x和Windows 95,学习操作系统时,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跟着老师学习,学校的计算机课程里会有操作系统的学习,老师会教我们如何使用鼠标、键盘等基本的操作。
- 跟着教程实践,通过教材或者图书,自己在家跟着教程一步一步操作,当时我们都很热衷于自己摸索,尝试各种操作,虽然有时候会出错,但这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乐趣。
软件应用的学习
掌握了操作系统后,接下来就是学习各种软件应用了,在90年代,我们主要学习的软件有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编程软件等,学习软件应用时,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课堂学习,学校会开设各种软件应用的课程,比如办公软件应用、图像处理等,在课堂上,老师会教我们如何使用这些软件,并布置一些实践任务让我们自己操作。
- 自学与实战结合,通过教材或者网络教程,自己在家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当时网络已经逐渐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很多教程和资料,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找一些实战项目来练习,比如制作网页、设计海报等。
硬件知识的学习与探索
除了软件应用外,硬件知识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在90年代,计算机硬件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这些新兴的技术充满了好奇,学习硬件知识时,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阅读专业书籍,通过借阅或购买专业书籍,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原理和结构,当时的我们对于CPU、内存、硬盘等硬件的性能参数非常感兴趣。
- 实地参观与学习,有些学校会组织我们去电脑城或者电子产品市场参观,实地了解各种硬件产品,当时我们都很兴奋,能够亲眼看到这些硬件产品,甚至有机会亲手摸摸它们。
案例分享:我的计算机学习经历
下面我以自己的学习经历为例,来具体说明一下90年代学计算机的过程:
- 起步:当时我在学校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
- 自学:通过借阅图书和购买教材,我自学了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编程软件的使用,当时我会在网络上找一些教程和资料来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 实践:在学习过程中,我会找一些实战项目来练习,比如制作网页、设计海报等,这些实战项目让我更好地掌握了软件应用技能,同时我还会关注一些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动态通过借阅专业书籍和实地参观学习来了解硬件知识,当时我非常兴奋能够亲眼看到各种硬件产品甚至有机会亲手摸摸它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 提升: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的计算机技能逐渐得到了提升,当时我还参加了一些计算机比赛和项目实践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最终我成功地成为了一名计算机专业人士从事着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
90年代的计算机学习经历虽然与现在有所不同但那时的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掌握计算机技能成为今天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回忆那段时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探索与激情的时代让我们一起珍惜那段美好的经历继续为计算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的知识点: